企业如何规避数字化转型中的陷阱?

项目经理 张银萍
2021-03-31

近年来,“数字化转型”这一新兴事物愈来愈多地各行各业的视野,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数字经济政策的战略导向,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,“数字化转型”以更快的速度,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,甚至成为当下企业转型的最大机遇。

面对“数字化转型”这股浪潮许多传统和非传统企业(零售、金融、交通、医疗、能源、地产等)正身处其中,大胆尝试,奋勇弄潮。但由于数字化转型专业程度深涉及面广,往往比较复杂失败率高,数字化转型领先企业廖若晨星

作为一名数字化转型顾问,深感企业转型不易,前方路途遥远且各类坑多,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调查研究,本文中提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四大常见陷阱,供企业参考。

 陷阱一.png



信息化和数字化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,但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,有观点将数字化视作信息化的第二曲线,如下图所示。

笔者认为,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数据反映和记录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,通过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,实现业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。数字化则涵盖了数据的采集发掘、处理分析和利用,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,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创新,数字化管理提升等;转型包括企业传统主营业务以及新兴业务经营范围的变化,以及管理系统、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决策程序的变化。

进一步看,数字化除了继续扮演好传统信息化的角色之外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是围绕数据要素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地赋能,包括构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、运营管理模式、服务模式,同时催生新业态、构建新生态,实现价值的共创和共享等等。它不仅意味着技术创新应用,还包括文化理念、管理模式、业务模式、商业模式、治理形态的深刻变革。

从另一个更直接的角度理解,信息化在企业内部自己玩,比拼的是一家企业的效率提升,企业还是那个企业;数字化可能会牵动上下游和消费者,把产业链的效率都提升,带着整个生态体系一起玩,改变的是整个生态系统。从这个角度看,如果企业分不清信息化和数字化,无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,那么即便企业引入了一大堆先进的数字技术,也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,走的还是传统信息化的老路。



对策与建议
  • 企业首先信息化和数字化区分开来,虽然目前数字化尚不存在一个统一定义,但信息化和数字化内涵本质区别

  • 其次明确为什么要做数字化、数字化要达到哪些目标是转型之旅的第一步,而数字化目标通常包含提升运营效率驱动收入增长两大目标,例如沃尔制定提升营销精准度数字化行动目标切实提升交易量

  • 接着可以就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包括转型蓝图、计划、优先级、方法、工具、组织

  • 规划过程中其中应特别注意对数字基础设施(如云平台物联平台)、数据管理和数据价值释放、业务全景及流程、新兴商业模式作出详尽的规划,既要考虑技术驱动的因素,还要考虑数据驱动的因素

陷阱二.png



企业认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所欠缺的就是技术,只要能引进尽可能多的数字化技术/工具就能确保转型取得成功。而事实上,引进新技术是最容易的部分,而文化和流程,尤其是文化的转变要困难得多。

来自《哈佛商业评论》的一项分析服务显示,55%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是其组织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头号障碍,43%的受访者认为流程也是如此,而仅有不到1/3的受访者将技术视为相当大的障碍。

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很少有组织针对文化采取举措。他们会引进大量技术,在某些情况下,还会改变流程。但真正尝试改变组织文化,让其朝着更数字化或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的举措却很少见。

有观点认为,“企业可以将所有资金用于技术变革,但是如果人们不改变工作方式,一切都是空谈”。许多企业将技术放在第一位,将流程放在第二位,而将文化放在最末位。事实上,文化在企业内的影响力非常强大,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巩固和加强。在任何组织中,人员流动是常态,但文化根深蒂固。很多组织尽管已倾注多年的努力,但仍在奋力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,所作出的巨大投资逐渐贬值,甚至毫无意义,这就是原因所在。




对策与建议
  • 领导者首先要意识到,真正的转型需要的不仅仅是新技术,还需要具备战略眼光,将技术、流程和文化进行结合

  • 领导者可以采取一些初步措施来着手改变企业文化

-了解数字化文化的含义

-了解文化的形成原理

-分析数字化企业的文化特征,在这些方向推动企业文化发展,例如协作性、适应性、透明度、包容性等

  • 领导者要以身作则,重塑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态度的综合规范

  • 将传统文化转变为数字化文化的蓝图描绘进企业数字化规划

  • 让技术变革和文化变革一同实施,并研究数字化文化塑造成效的衡量指标

  • 通过动态的绩效管理和鼓励机制促进内部创新与创业,为应对颠覆和业务转型做好准备

陷阱三.png



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变革,途中困难重重,需要高层领导在这个过程中勾勒愿景,指引方向,并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汇聚人心,带领整个组织聚焦阶段性目标,进而不懈努力,这是企业信息部门无法做到的。

此外,数字化转型其业务内涵比信息化更丰富、业务影响比信息化更深远,同时需要调动的部门协同与资源共享也比信息化更广泛;要真正协同全企业整体资源,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,需要由企业业务高层乃至CEO亲自挂帅,同时确保业务职能与数字化/IT职能在组织层面实现充分理解和敏捷交互。

进一步,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的部署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。它关乎到企业的不断自我修订和协同转型,涉及到企业的发展理念、企业文化、组织管理和治理、业务流程等等,因此没有高层领导的参与,数字转型将举步维艰。

可以看到,企业数字转型是一个“船长”与“水手”齐心协力的过程,需要由企业最高决策者来部署和推动,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共识,切实贯穿整个组织,并在运营中落地。

例如天士力集团成立了数字创新事业部,专门负责集团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和数字化转型。该部门由集团副总裁领导,直接向董事会主席汇报工作,实现在集团内部从上至下地推动数字转型。




对策与建议
  • 企业首先应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成败与领导力至关重要,摒弃传统信息部可以牵头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念头

  • 其次建议企业依据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组织,并由企业高层亲自领导,例如设置数字化转型特别项目组、数字化转型办公室、嵌入式数字业务组、数字化业务单元等,保障转型顺利推进

  • 加强数字化建设组织协调,建立有效工作机制

  • 加强业务和技术协同,调整管理模式、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

陷阱四.png


一些企业转型过于激进,完全脱离现有业务,单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,转型属于过于激进的方向性误判;亦或者盲目地照搬照抄他人经验和方法,因为对数字化转型不了解,企业一开始盲目跟风,贪多求全,把转型理解为对旧系统的全部推倒重来。一旦决定之后,又操之过急,导致陷入泥潭。

通用电气(GE)曾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,向数字化转型。但GE规模太大,公司的管理层又太心急,试图在短期内打一场攻坚战,同时对几乎所有的业务部门“动手术”。最终,在投入数十亿美元、动员了数千名员工之后,GE的数字化转型以失败告终。事后,时任CEO约翰·弗兰纳里总结道:“我们仍将致力于数字化转型,但希望有一个更专注的战略。”

同样地,还有Procter&Gamble、Nike近年来也斥巨资激进地进行数字化转型,但因为没有获得预期回报,已削减相关工作。

转型是一件极具破坏性的事情,比创新更难,因为它要克服组织的瓶颈和惯性。但很多企业跟GE一样,低估了它的难度和艰巨性。同时,大而全的数字化转型容易造成缺少撬动绩效的抓手。




对策与建议
  • 企业首先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,应怀着良好的心态,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

  • 转型总体步调宜稳扎稳打、从上到下、循序渐进

  • 采用敏捷开发和敏捷项目管理方法快速验证与试错,提高转型的效率和成功率,降低转型成本


综上,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大浪淘沙的过程,产生的效力也是缓释而长久的,因此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打造和传承。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为了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,或者提升企业利润;更是为了让企业在发展基因中注入开放、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元素,使得员工和合作伙伴们愿意追随,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转型中的诸多风险和隐性成本,还会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韧性。



分享